半岛体育-中国足协2025赛季第十七期裁判评议结果公布 两起关键错漏判引热议
admin
2025-08-18
29
中国足协于近日公布了2025赛季第十七期裁判评议结果,其中认定两例关键比赛中的裁判错漏判,引发球迷和业内人士广泛讨论,此次评议聚焦中超联赛及中甲联赛的多场焦点战,旨在通过技术分析与专家论证提升裁判执法水平,维护比赛公平性。
评议背景与流程
中国足协自2023年起建立常态化裁判评议机制,每轮联赛结束后由技术委员会、退役裁判员及法律专家组成评议组,结合视频回放、多角度慢动作分析及国际足联最新判例标准,对争议判罚进行复核,2025赛季以来,该机制已累计纠正错漏判27例,本期评议涉及5场比赛中12项争议判罚,最终确认2例为明显错误。
两例错漏判详情
中超第22轮:海港vs泰山 点球漏判
比赛第78分钟,泰山队前锋在禁区内被海港后卫从侧后方铲倒,当值主裁判未予判罚,VAR也未介入,评议组一致认为,防守球员未触球且动作具有危险性,应判罚点球,这一漏判直接影响了比赛结果,最终双方1:1战平,泰山俱乐部赛后提出申诉,足协承认判罚失误,但结果不可更改。
中甲第19轮:黑龙江vs苏州 越位误判
比赛第53分钟,黑龙江队反击破门,边裁举旗示意越位,主裁判吹罚进球无效,经评议组复核,进攻球员在传球瞬间与倒数第二名防守队员平行,未构成越位条件,此次误判导致黑龙江队错失反超机会,最终0:1失利,足协已向相关裁判团队提出内部警告。
行业与球迷反应
此次结果公布后,部分球迷对裁判业务能力提出质疑,知名足球评论员李明表示:“VAR技术引入后,关键判罚容错率应趋近于零,但人为失误仍存,足协需加强裁判员心理素质和临场反应培训。”
也有声音认为,评议机制的透明度值得肯定,体育法律专家王颖指出:“公开承认错误是进步,但后续需完善纠错补偿措施,例如对因误判降级的俱乐部给予经济补偿。”
足协整改措施
针对本期问题,足协宣布三项举措:
- 强化VAR协作规范:要求主裁判在争议场景中主动回看录像,避免过度依赖VAR提醒;
- 启动“精英裁判培养计划”:选派年轻裁判赴欧洲联赛交流学习,提升对高速攻防的判读能力;
- 引入AI辅助系统测试:在低级别联赛试点人工智能越位识别技术,缩短判罚耗时。
国际对比与未来展望
与英超、德甲等联赛相比,中国足球裁判错判率仍偏高,国际足联2024年报告显示,中超裁判关键判罚准确率为89.7%,低于亚洲顶级联赛平均水平(92.4%),足协副主席高洪波坦言:“提升裁判水平是长期工程,需从选拔机制、技术支持和职业保障多维度发力。”
随着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临近,中国足协承诺将加快裁判体系改革,本期评议结果再次证明,唯有通过制度性纠偏与技术创新,才能为中国足球营造更公平的竞赛环境。
评论